贺顿并不万能,解铃还须系铃人,《女心理师》强调与自己对话

类型:电影资讯 来源:网络 浏览:加载中 更新:2021-12-06 18:19

光看“女心理师”这个剧名,是不是会有一种来源于刻板印象的猜想:这一定是一部大力渲染女心理师神奇功效、救人于危难的电视剧,里面很多剧情肯定很容易脱离实际。

在《女心理师》播出之际,笔者也是带着好奇与质疑的双重心理点开了第一集,看看它会不会是一部很离谱的职业剧。

但是,电视剧开头的独白和“一镜到底”的长镜头,将当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娓娓道来,就已经暗暗为这部剧的真实风格打下了基础。

《女心理师》能被夸的方面有很多。比如全员演技都在线,剧中风格多元:有爱情、有悬疑、有喜剧等等,又比如贺顿的来访者问题都很现实:家庭破裂、父母对孩子窒息的爱、讨好型人格、女性的工作与家庭矛盾等等。

但是,我认为这部剧中最有意思、最能表现剧集合理性的,应该是贺顿在解决病人问题时的拍摄手法。

贺顿的病人詹璐的女儿椰子,在和贺顿、钱开逸一起做摩天轮的时候谈到了以后想成为的人。她说她想成文和贺顿姐姐一样厉害的人,因为贺顿有魔法可以打败黑暗怪兽。

贺顿想了想,用很童趣的话语回答椰子:“不是贺顿姐姐帮你妈妈打败黑暗怪兽,是你妈妈自己。我只是站在门口帮你妈妈打出一道光,让你妈妈看到了未来和希望”,这并非自谦,结合剧情来看,贺顿对待每一个病人都是这样做的。

就拿椰子的妈妈詹璐这个案例来说吧。詹璐是一个刚生完二胎的全职妈妈,她患有严重的产后抑郁症,看见儿子竟然会想要对他不利,整天郁郁寡欢,觉得身边的人都对她有巨大的敌意,都不理解她。

贺顿很准确地判断了詹璐现在的处境,先让她冷静下来。最让人留有深刻印象的,是贺顿带她回顾曾经的自己,展望未来的自己。

画面一转,贺顿和詹璐出现在了无数个镜子面前,镜子里出现的是詹璐的各种碎片,背景一片空白,给人一种纯粹与空旷的感觉。詹璐看见了十八九岁那个有着写作梦想的自己,她觉得那时候真好。

再看到现在的自己,发现自己因为抑郁放大了周围人的恶意,却完全忽视了他人对自己的关心。而至于未来,她发现只需要自己拾起信心,一样可以继续做自己喜欢的事。就这样,在贺顿的引领下,她与自己对话,打开了心结。

在詹璐这个案例之前,贺顿也用相似的方法去开导了患有讨好型人格的莫宇。莫宇只知道目前自己在一味地讨好别人,因为这是爸爸妈妈从小灌输的思想,虽然很难受,但是却从未质疑过自己的做法,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需要改变。

贺顿同样地带他回到了自己的儿时,让他与小时候的自己对话,让现在和童年的莫宇互相给予力量,认识到别人捉弄自己不是自己的错,而勇于说拒绝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自我沟通结束后,莫宇痛哭流涕,但也看开了、看明白了,甚至说想要去应征他们公司的主管。

无论是之前尤娜的自杀行为,还是荀总的惊恐症,亦或是蒋静的暴饮暴食,他们如若没有贺顿引导,进行对问题的本质的深度挖掘和对自我的认识,问题只会加重。

这样看来,电视剧并没有把贺顿这一女心理师塑造成一种拥有神秘力量的神仙和圣人,而是把她塑造成一个引导者,能够用自己过硬的业务能力去引导着迷失自我的人去认识问题,看清楚问题发生时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在认清自己后能够对症下药,从而走出泥潭,重见光明。

每个人的心理问题都是需要自己去克服的,毕竟生活阅历和成长经历都是自己的,没有人可以替你去面对心中的困境。但是,作为心理师,在迷雾森林中点燃一盏指路灯却还是他们的职责。

而《女心理师》这部剧就是这样,通过穿越时空以及虚构心理画面的拍摄手法,告诉大家心理师并不万能,与自己对话才是重点,毕竟解铃还须系铃人嘛!

贺顿  詹璐  质疑  问题  妈妈  塑造成  莫宇  椰子  电视剧  对话  观点评论  心理师    

热门资讯